日期:2021-09-29 09:49 點擊:
中考復習:議論文文體知識復習
考點一、議論文論點
【論點的概念】
論點,是作者對所議論的問題提出的見解和主張,是統(tǒng)攝全文的中心靈魂。論點必須是正確的。
【論點與論題】
論點與論題。論題是作者論述的對象和范圍;論點是作者對論題所持的看法,它應該是明確的判斷,在形式上應該是完整的句子。論點不能是疑問句,不能只有一個短語,不能使用比喻。
【中心論點與分論點】
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論點,又有分論點。要記?。阂黄h論文只能有一個中心論點,設置分論點,是為了對中心論點起證明作用或補充作用。分論點是中心論點的支撐材料。
【論點出現(xiàn)的位置】
(1)標題;(2)開頭;(3)篇末;(4)論述過程中(注意承上啟下的過渡句);(5)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把握文章各部分的邏輯關系。(碰到文中沒有現(xiàn)成的表達論點的句子時,盡管有一定難度,但也有方法可循:需要在準確理解全文內(nèi)容的基礎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據(jù)論題和論據(jù),參考作者要解決的問題,準確判斷和提煉作者的觀點,然后用自己的話加以概括。)
【典型例題】
①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舍得,《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愿意割舍,不吝惜”,實際意思偏向于“舍”。賈平凹的話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舍。
②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智慧。
③現(xiàn)實世界紛繁復雜,我們常常面臨著舍的考驗,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選擇,去割舍。當無法同時完成許多事情時,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時,我們就一定要舍。該舍就舍,是智慧的體現(xiàn)。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面對旗下淘寶網(wǎng)是否收費問題時,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商務平臺,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做大規(guī)模;同一時間____想做大規(guī)模,____想賺大錢,現(xiàn)有能力還做不到。因此,馬云最終決定不收費。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為了更大的發(fā)展,是為了走得更遠。如今,“阿里巴巴”已成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商務平臺。
④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爾斯泰在《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寫了這樣一件事:面對“用腳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誘惑,帕霍姆長時間不停地用腳丈量土地,最終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貪得無厭是造成這一悲劇的真正原因。
⑥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遠離混濁的官場,回歸田園。他舍去對名利的追求,體現(xiàn)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學會舍,我們能擁有人生的智慧,獲得成功;學會舍,我們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蕩。
⑧請記住泰戈爾的名言:“當鳥翼系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3分) 1.我們要學會舍
考點二、論據(jù)
【論據(jù)的定義】
論據(jù)是證明論點正確的理由和依據(jù)。議論文的論點需要論據(jù)來證明,論據(jù)是為論點服務的,它必須與論點保持一致。論據(jù)與論點的關系是:論據(jù)要緊扣論點,必須足以證明論點;論點統(tǒng)帥論據(jù),又是從論據(jù)中推出的必然結論。
【論據(jù)的分類】
1.事實論據(jù):有代表性的確鑿的事例、史實、數(shù)字、圖表等證明論點的依據(jù)。
例:我們民族有講正氣的傳統(tǒng)??v觀古今,橫看天下,中華民族的文明史,就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的歷史,就是一首氣壯山河的正氣歌。在長達數(shù)千年的歷史蒼穹中,屈原、岳飛、文天祥、鄭成功、林則徐等民族英雄的名字璨若繁星,無不是我們民族的正氣之魂。正因為有了這種正氣,我們民族才一次次經(jīng)受了生死存亡的考驗,得到延續(xù)和發(fā)展。
2.道理論據(jù):被實踐證明了的正確的理論如經(jīng)典性的著作、名言、科學原理、定律、公理、格言、警句、諺語、歇后語等證明論點的依據(jù)。
例如:“巧”自然不是夢來的,也不是乞求來的,當然更不是天生的。它是人們經(jīng)過長期的社會實踐,勤學苦練得來的。古今中外著名能工巧匠,有許多當初并不怎么“巧”,而是后來下了許多“笨拙”功夫,才逐漸聰明起來的。俗話說“勤能補拙”、“熟能生巧”就是這個道理。(選自《說“巧”》)
【論據(jù)??碱}型及方法】
一、概括論據(jù)
1、找出和論點要點相對應的內(nèi)容進行概括格式:何人做何事(事件的表述要符合論點)
2、假如題目給定概括的例子,那么要注意仿寫
二、文章運用了某某的事例(引用了名言)有什么作用
如果文章運用的事例,那么就得自己先清除這個例子的大體內(nèi)容,然后關注事例前后句和語段的中心句(分論點),判斷哪一句的意思跟事例是一致的,這種題目一般能引用文章語句作答。運用道理論據(jù)方法是一樣的。
答題格式:列舉了……事實論據(jù),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
引用了……名言,有力地論證了……觀點。
三、補充論據(jù)
1、論據(jù)要能證明論點
2、要有典型性、權威性
3、積極思考課本上學習過的名人名言。如:袁隆平;歐陽修等。
四、論據(jù)能否被替換
論據(jù)的作用就是證明論點的,一般有這種題型的文章都不只有一個論據(jù),那么是否能互換,就要看文章中原來的論據(jù)是否已經(jīng)夠典型、角度是否多樣全面。如果換掉更典型、更多樣,更有代表性,更能證明觀點,就可以換。另外,要注意可能原文中的論據(jù)與上下文有照應。
五、關于論據(jù)的位置
1、論據(jù)能否互換位置(刪)
2、給定論據(jù),放回原文中的什么位置,為什么?
能否互換位置:首先概括論據(jù),然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應(比如論據(jù)有可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
能否刪除某一論據(jù):首先概括論據(jù),然后分析是否證明論點,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應(比如論據(jù)有可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
給定論據(jù)放回原文:首先概括論據(jù),然后分析證明哪個分論點,最后看是否和文本(上下文句子)照應(比如論據(jù)有可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并關注過渡句。
【典型例題】
說“雅量”
①讀報,讀到幾則名人軼事,令我不由聯(lián)系現(xiàn)實,心生感慨。
②1952年,郭沫若應約寫了一首詩。詩稿送到雜志社后,編輯卻犯了愁,因為那首詩 立意很好, 從構思、意境、語言來講遠非佳作。當那位年輕的編輯懷著忐忑的心情去找郭老,請他修改或重寫時,沒想到郭老熱情地接待了他,并一再聲稱:那是敗筆之作,你們退稿是對的。身為文學大家,面對一位毛頭小伙子給自己的“大作”挑刺,郭老竟然不慍不火,并虛心接受其意見,這種雅量委實不易。
③1930年年初,陽翰笙請茅盾為自己的長篇小說《地泉》再版作序,茅盾推辭不掉,就在序中不講情面地批評說,這部小說從總體上來看,是一部很不成功的,甚至是失敗的作品。茅盾把文章交給他后,覺得自己的批評如此尖刻,陽翰笙一定不會用。沒過多久,再版《地泉》出版了,茅盾打開一看,他那篇批評文章竟然一字不改地印在里面。陽翰笙將對自己作品持否定態(tài)度的序言印在書中公之于眾,這種雅量令人嘆服。
④紅軍第三次反圍剿的時候,一次部隊打仗,彭德懷一路小跑上前線指揮,傳令兵在前邊揮動小旗讓大家讓路,可有一個戰(zhàn)士偏偏坐在地上不動。彭德懷是個急性子,就叫了起來。誰知這個戰(zhàn)士朝著彭德懷就是兩拳。彭德懷沒有理會,又匆匆趕路。一會兒,傳令排長捆著這個戰(zhàn)士,追上彭德懷請他發(fā)落。彭德懷兩眼一瞇,笑著說:“誰叫你們捆來的?小事情,快放回去。”彭德懷挨了戰(zhàn)士的拳頭后竟然不究不問,其雅量亦令人欽佩。
⑤ 這三件軼事折射出三個名人的胸懷和氣度,令人油然而生敬意。然而時下,這種雅量已日漸稀缺。
⑥關于雅量的佳話鮮有耳聞,倒是一些名人、官員缺乏雅量的所謂“新聞”屢見報端。有幾位中學教師批評一位名人的一本暢銷書里病句太多,盡管所言不虛,但這位名人卻老大地不高興,不但不真心接受其批評,反而責怪大家“多管閑事”;某地一縣委書記因縣報記者據(jù)實寫了一篇批評該書記工作作風的報道,竟將那名記者開除回家。他們胸中何曾還有一星半點的雅量!
⑦所謂雅量,就是人的胸襟和氣度,就是對言、對人、對事的態(tài)度。缺乏雅量的人,事事計較,錙銖必較;而有雅量的人,態(tài)度溫和,處事公正。
⑧如何成為有雅量的人,我想關鍵有三點:一是要有平等的待人態(tài)度。不自認為高人一等,保持一顆平常心,平視他人,尊重他人;二是要有寬闊的胸襟。心胸坦蕩,虛懷若谷,聞過則喜,有錯就改;三是要有寬容的美德。能夠仁厚待人,容人之過,“宰相肚里能撐船”。由此看來,在雅量的背后,實際上反映的是一個人的素養(yǎng)和品行。郭沫若、陽翰笙與彭德懷,皆非平庸之輩,以其高風亮節(jié),擁有雅量自在情理之中;而如今一些人之所以難有雅量,除了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外,更主要的原因恐怕還是在于以上幾個方面的修煉不到家,素養(yǎng)與品行上尚欠火候吧。
⑨有人說,雅量是有尊嚴的人才能做到,尊嚴的本質是無我,而不是唯我獨尊,要有雅量首先要讓出自我。心中無我方能包容天下,在這樣的氣量中,人生的悲喜、苦樂、榮辱都不過是海面上的浪花,改變不了大海的平靜。只有雅量才是平靜海面下涌動的潮流,蘊藏著席卷一切的力量。
1.文中選取了三個“雅量”的事例,依次是郭沫若坦然接受退稿、 、 。
2.下列事例可替換文中第②-④段中的哪個例子?請闡述理由。(5分)
18世紀的法國科學家普魯斯特和貝索勒關于定比定律爭論了長達9年之久,各執(zhí)一詞,誰也不讓誰。最后以普魯斯特的勝利告終,他成為了定比這一科學定律的發(fā)現(xiàn)者。但普魯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他真誠地對論敵貝索勒說:“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質疑,我是很難深入研究定比定律的。”同時,他特別向公眾宣告:發(fā)現(xiàn)定比定律,貝索勒有一半的功勞。允許別人的反對,并充分看待別人的長處,這種雅量讓人感動。
替換: 理由:
答案:
1、陽翰笙虛心接受批評;彭德懷不為戰(zhàn)士魯莽生氣。
2、應替換第2 或3 段的事例,因為第2段或3段寫的同屬中國文學家的事例)而這一段寫外國科學家雅量的事例,替換之后,更能全面表現(xiàn)“雅量”是人類共有的高尚情操,使論證更為完整嚴密。
考點三、議論文論證方法
【考綱要求掌握的論證方法及作用】
初中階段需要掌握的論證方法有:舉例論證、引用論證、對比論證。
舉例論證:議論文中用代表性的甚至典型的事例來證明論點的方法叫舉例論證(例證法)。
例:“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使用了舉例論證的論證方法。舉出了“舜發(fā)于畎畝之中”等六個事例,證明了人才是在艱苦的環(huán)境中造就的道理,從句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引用論證:引用名人名言或名人的觀點等作為論據(jù),引經(jīng)據(jù)典地分析問題、說明道理的論證方法。(引證法)。引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明引,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交代其出處;一種是暗引,即不交代所引的話是誰說的或出處。
例:韓文公的“焚膏油以繼晷,恒兀兀以窮年”更為讀書人所向往。使用了引用論證的論證方法。通過引用韓愈的名言,證明了勤奮一向為古人所贊揚的分論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等)
【注意】舉例論證和引用論證的區(qū)別:
有時候在一個事例中會包含引用的話語,這時候要判斷清楚到底是舉例論證還是引用論證。方法:先找到段落的分論點,然后只看引號里面的內(nèi)容,如果引號里的內(nèi)容跟分論點一致,那么就是引用論證,否則,就是舉例論證。
對比論證:用正、反兩方面的事實或道理論證論點的方法。對比的可以是兩個不同的事物,也可以是一個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對比的雙方要屬于同一范疇,在某些方面表現(xiàn)出相反或相對的性質。
例:“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使用了對比論證的論證方法將人才經(jīng)受磨練的益處和國家治理方法的失誤加以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經(jīng)受磨練的作用。
論證方法的答題格式:
論證方法 |
答題套路 |
舉例論證 |
舉……(概括事例)證明了……(如果有分論點,則寫出它證明的分論點,否則寫中心論點),從而使論證更具體,更有說服力。 |
引用論證 |
(如果是講道理)論證了……觀點,從而使論證更概括更深入。(如果是引用)使用了引證法,通過引用……證明……的觀點,使論證更有說服力。(或更有趣味性,吸引讀者往下讀) |
對比論證 |
把……和……加以比較,突出強調(diào)了……的觀點。 |
【典型例題】(2011年中考真題)
①據(jù)《今晚報》的一篇文章透露,大型電視劇《采桑子》拍攝現(xiàn)場“出現(xiàn)了一道好風景”:劇組中不少人都隨身帶著字典,一遇到吃不準的問題,就立刻向“老師”請教。主演陳小藝小姐說:“《采桑子》是一部歷史劇,文化含量是很高的,自己深感才疏學淺,自然不敢掉以輕心。”這道“好風景”本人雖未能目睹,但還是有眼睛一亮之感。
②這些年來,總是見到“念白字”的新聞。比如蘇軾的“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綺”讀音為qǐ,王菲卻唱成了yǐ。又如蔡依林在唱《懷念》時,將“未完的‘齟齬’”一句唱成了“未完的‘zǔyǔ’”。齟齬,正確的讀音應是jǔyǔ。和這些“念白字”的新聞相比,《采桑子》劇組“帶著字典拍片”,猶如春風佛過田野,給我們帶來了清新的空氣。
③其實,在老一輩藝術家中,這種做法早已成為習慣。例如,電影藝術家孫道臨演技精湛,一招一式,無不傳神。然而他卻是“藝高膽不大”,哪怕排練一首短詩,也會在包里裝著一本《新華字典》備查,唯恐稍有閃失。正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嚴謹”,練就了他的臺詞功夫,在演藝界有口皆碑:不僅嗓音渾厚,吐字清晰,而且發(fā)音準確,字正腔圓,沒有在演出中念過什么白字。孫道臨先生曾經(jīng)真誠地說:“中國字那么多,念不出來沒什么難為情;但如果想當然地亂念,那是對不起觀眾的。”
④由孫道臨想到了巴金老人。巴老的書房里有一張簡陋的狹小的書桌,《隨想錄》中的不少文章,便是在這張書桌上完成的。書桌上除了攤放著紙、筆之外,還有一本《現(xiàn)代漢語詞典》。遇到一時想不起來的字,巴老總是會翻開詞典,查清楚以后才肯落筆。這就是一代大家的寫作態(tài)度。《隨想錄》的手稿本,我至少讀過三遍,幾乎沒發(fā)現(xiàn)什么錯字,原因大概就在此吧。在我的腦海里,經(jīng)常會浮現(xiàn)出巴老查閱詞典的景象。這是一個尋常的生活鏡頭,但它象征著一種高尚的文化精神。
⑤字典是無聲的老師。在校園學習階段,是字典為我們釋疑解惑,不斷完善我們的知識結構;在我們工作以后,同樣是字典為我們把關糾錯,保證文化產(chǎn)品的內(nèi)容質量和文字質量。一個懂得感恩的人,是不該否認字典在文化生活中的地位的。
⑥向字典鞠躬吧。從一個人對待字典的態(tài)度,是不難看出他的敬業(yè)精神和文化良知的。你說是嗎?
1.第③④段運用的論證方法是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答案:
1、舉例證法 列舉孫道臨和巴金的事例具體生動地論證了字典對人們學習及工作的幫助和人們對字典應持有認真的態(tài)度字典在人們文化生活中的地位
考點四、議論文思路結構
【議論文論證結構的分類】
具體而言,初中需要掌握一下四種論證結構:
1. 并列式:這種結構方式的特點是幾個層次、段落之間的關系是并行的。常見的是分論點之間或論據(jù)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
行文在幾個并列的層次或者段落之前常常標有“第一”、“第二”或“首先”、“其次”或“從……上看”、“從……上分析”等形式,或者幾個并列的層次出現(xiàn)的首句之間的關系是并列的。
2. 層進式:
文章的各部分或層次之間是層層深入、步步推進的關系,各層的前后順序有嚴格的要求,不能隨便變動。層次之間的關系往往由淺入深。
段與段之間常常有一些遞進式的標志“不僅如此”、“而且”、“甚至”等。
3. 總分式:是指論證的層次之間是總說和分說的關系,總分式包括三種:總分、分總、總分總,總分式里分述各項一般都是并列的。
注意開頭段或者結尾段,如果開頭段或者結尾段就是中心論點,那么一般都是總分式,因為正文多半是論證過程;如果開頭段和結尾段互相呼應,那么就是總分總。
4. 對照式:在論證過程中,把兩種事物或意思加以對比,或者用一種事物或意思來比照另一種事物或意思,就是對比式。
一般這樣的文章都是有分論點,分論點的意思有比較鮮明的對立點,或者從正反兩個方面來論證。比如說有一篇文章《謙虛使人進步》,文章的前半部分正面說謙虛使人進步,后半部分的分論點是,不謙虛會使人落后,然后分別拿出論據(jù),這樣就是對比論證。
【常見題型及應對方法】
1.直接通過選擇和填空的方式判斷論證結構
分析結構有個重點:分析段落、句子層次。首先看文章到什么地方完成了提出問題的任務;從什么地方開始分析問題;到什么地方結束,歸納出結論。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段落的領起句往往是關鍵,要緊緊抓住它進行分析理解。
2.提問A段到B段之間能否互換
首先判斷兩個段落之間的結構關系,然后找一句總起句或總結句,在順序上與兩個段落的排列一致。
3.下面文字是從文中挖出來的,你認為放到哪個位置最合適。
從文章中抽出的段落含有分論點,判斷這個分論點與其他分論點之間的結構關系,并根據(jù)總起或總結句與分論點的照應順序來找準位置。
4.選擇正確的層次劃分
先通讀全文,提取文章的分論點,然后判斷分論點之間的邏輯關系,根據(jù)這一關系劃分層次。
【典型例題】
①著名作家賈平凹說:“會活的人,或者說取得成功的人,其實懂得了兩個字——舍得。”舍得,《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愿意割舍,不吝惜”,實際意思偏向于“舍”。賈平凹的話是在告訴我們:要學會舍。
②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智慧。
③現(xiàn)實世界紛繁復雜,我們常常面臨著舍的考驗,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選擇,去割舍。當無法同時完成許多事情時,當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時,我們就一定要舍。該舍就舍,是智慧的體現(xiàn)。2007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面對旗下淘寶網(wǎng)是否收費問題時,他的分析是:“阿里巴巴”的長遠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商務平臺,目前的主要任務是做大規(guī)模;同一時間____想做大規(guī)模,____想賺大錢,現(xiàn)有能力還做不到。因此,馬云最終決定不收費。馬云是睿智的,他的舍是為了更大的發(fā)展,是為了走得更遠。如今,“阿里巴巴”已成為中國最好的電子商務平臺。
④舍能體現(xiàn)一個人的品德。
⑤列夫·托爾斯泰在《一個人需要多少土地》中寫了這樣一件事:面對“用腳丈量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土地”的誘惑,帕霍姆長時間不停地用腳丈量土地,最終吐血而死。帕霍姆的貪得無厭是造成這一悲劇的真正原因。
⑥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遠離混濁的官場,回歸田園。他舍去對名利的追求,體現(xiàn)了淡泊名利的品德,是一種很高的人生境界。
⑦學會舍,我們能擁有人生的智慧,獲得成功;學會舍,我們能不被物欲所迷、名利所惑、世俗所左右,就能活得高尚,活得坦蕩。
⑧請記住泰戈爾的名言:“當鳥翼系上了黃金,就再也飛不遠了。”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___________,論證結構是________。(6分)
答案:1.我們要學會舍 總分
考點五、議論文語言特點
考點分析:議論文的寫作目的是為了闡發(fā)作者的見解、主張,具有很強的論辯性,因此它的語言要求準確、嚴密。閱讀時,要能領會其嚴密性和邏輯性。
例如:“自由主義是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是和馬克思主義根本沖突的。它是消極的東西,客觀上起著援助敵人的作用。”這句話為什么說是十分嚴密的呢?首先,“自由主義是機會主義的一種表現(xiàn)”這一提法是科學的,“一種”一詞不可少,因為機會主義的表現(xiàn)形式很多,而自由主義僅僅是其中之一。其次,“根本沖突”一語,“根本”說明這種“沖突”的性質和程度是原則性的,不可調(diào)和的。再如,“客觀上”更體現(xiàn)了它的嚴密性,自由主義固然危害極大,然而犯自由主義錯誤的人,畢竟還不是敵人陣營中的人物,特悶客觀上未必是反革命的??梢?ldquo;客觀上”三字既劃清了敵人合同制的界限,又說明了自由主義的性質,語言是何等的嚴密。
【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和邏輯性具體表現(xiàn)】
1.修飾語、限制語的運用,尤其慎用副詞
如表示范圍的“都”、“只”、“少數(shù)”、“個別”等;表示程度的“很”、“最”、“尤其”等;表示語氣的“絕對”、“一定”、“可能”、“也許”等。
2.復句的運用
議論文多用復句,以準確表達事物之間的種種復雜關系,常見的有并列、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復句。復句的運用,使語意表達更嚴密周全,要注意分析體會。
3、語序的安排
議論文講究語序嚴謹,詞序、句序乃至段落安排,層次結構,起承轉合,有很強的邏輯性。
4、情感傾向的表達
議論文表明觀點,闡述主張,贊成什么,反對什么,褒貶鮮明,而這些恰恰是通過遣詞造句體現(xiàn)出來的,閱讀中應該注意感受作者的情感表達的傾向。
中考目前就議論文的語言特點直接進行設置題目考查的情況不多,但還是要引起重視。
【??碱}型與方法】
1.詞語的順序能否顛倒?
從詞序的角度,分析詞語內(nèi)在的邏輯關系,如遞進關系,因果關系。
2.加點字詞有何作用?
對策:抓住議論文語言嚴密這一特點答。??缄P聯(lián)詞與限定詞。
格式:詞語語境意,在文中強調(diào)……,體現(xiàn)了議論文語言的嚴密性。
3.句(語)段能否刪掉?
這一句(段)論述的是……,補充論證了……觀點,使論證更嚴密、更具有說服力,所以不能刪。
【鞏固練習】
何不瀟灑走一回?
①人生在世,有些事是應該在乎的,比如我們的人格,我們的尊嚴,做人的道德操守,人生的價值取向等等。如果這類做人的根本都不在乎,那就枉自頂著一個人頭,空來世上一遭。然而,人要活得豁達、瀟灑,又有許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②寵辱不必在乎。人生是個曲折過程,有得有失,有升有沉,可以得人寵信,也會遭污受辱。古往今來,這樣的人和事演繹了千千萬萬,誰數(shù)得清 ? 故達觀者寵亦泰然,辱亦淡然,早就有“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之說,我們自然也應學會從容面對。
③名利不必在乎。名利取之有道不是個壞東西,但決不可做功名利祿的奴隸,否則,那就一定活得不自在,活得很累。其甚者不擇手段攫取之,還將造成禍害和罪惡。我們?nèi)绻匆稽c,量力而拼,從容而搏,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屬于自己的那一份真實,有也自然,無也自在,如淡月清風一般來去不覺,不是要輕松得多嗎 ?
④成敗不必在乎。“失敗乃成功之母”,成功若不正視,也可能變?yōu)槭≈?,這都是智者哲人擲地有聲的金石之言。懂得了成敗之間的這種辯證關系,我們便沒有多少理由因為失敗而苦惱沮喪,或因為成功而驕傲狂妄。在成功面前,最該提醒自己的是:勝不驕,敗不餒,既不驕縱自己,也不隳頹自己。
⑤人言不必在乎。許多人之所以舉手畏觸,抬足畏墜,患得患失,誠惶誠恐,一輩子干不成什么大事,與其說是缺乏才智,倒不如說是喪失了自己。他們成天跪伏在別人的陰影里,太在乎上司的臉色,太在乎老板的眼神,太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對別人的一言一語,甚至一聲咳嗽都能煞費猜度,盡力迎合,完全沒有了自己的精、氣、神。要治好這種精神上的“侏儒癥”,就是要挺起脊梁,堂堂做人,自己該做什么就做什么,“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⑥至于那些不涉原則的紛爭、雞零狗碎的恩怨、飛短流長的中傷、親朋同事的誤解,等等,則只能算是生活中的小插曲,更不必在乎。人生一世,不如意事常八九,哪能處處認識一致,事事無怨無艾,人人對你理解 ? 要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化解塊壘,放下那些不必要的精神負擔。對那些煩人的小事說一聲“不在乎”,對別人是一種寬容,對自己也是一種解脫。
⑦許多事不必在乎,是修養(yǎng),是氣度,也是睿智。它能使我們沉迷時變得清醒,貪求時變得淡泊,對任何事情也拿得起,放得下,甩得開。人達到了這種境界,精神的天空晴空一碧,云卷云舒,是多么令人神往 !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 。(3分)
2.細讀②③④⑤⑥五個自然段,它們彼此之間是 關系。(2分)
3.聯(lián)系上下文來看,第⑤節(jié)畫線詞語“精神上的‘侏儒癥’”指的是
(4分)
4.請你說說“不涉原則的紛爭”這個短語中的修飾成分能否省略,為什么?(4分)
5.文章采用了道理論證的論證方法,如果想使文章更具說服力,請你選擇②③④⑤段中任意一段,調(diào)動你的積累,為文章補寫一個事實論據(jù)。(5分)
我為第 段補寫的事實論據(jù)是: 。
答案:
1.(3分) 人要活得豁達、瀟灑,有許多事是不必在乎的 2.(2分)并列
3.(4分)做事情患得患失,太在乎周圍人對自己的態(tài)度,做人喪失了自己的精、氣、神。
4.(4分)不能省略,因為“紛爭”除了有大小之分之外,也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符合道義與不符合道義之分,正義的、或者符合道義的紛爭是必要的,不能舍棄的。因此,“不涉原則”是不能省去的,這也體現(xiàn)出議論文語言的邏輯嚴謹性。
①躬行踐履,意即親自實行、親自去做,體現(xiàn)了重視實踐、深入實踐的精神。
②道德修養(yǎng)與社會實踐密切相聯(lián)。一個人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即在與別人、與集體發(fā)生的各種關系中,才較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行為哪些是道德的,哪些是不道德的。同樣,克服不道德的思想和行為,也只有在社會實踐中才能實現(xiàn)。因此,“躬行踐履”無疑是人們完善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方式。
?、厶K軾在《石鐘山記》一文中,記敘了他深入實地考察,揭開了石鐘山得名之謎的故事,蘇軾躬行踐履之舉,被后世傳為佳話。
④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下臨深潭。關于石鐘山得名的由來,眾說不一,但都不能令人信服。為了弄清這個問題,一天晚間,蘇軾和兒子蘇邁乘坐小船來到石鐘山的絕壁下面,只聽水上不停地發(fā)出噌吰的聲音。蘇軾仔細觀察,原來山下都是石頭的洞穴和裂縫,微波流入,沖蕩撞擊,便形成這種聲音,又發(fā)現(xiàn)有塊大石頭擋在水流中心,它的中間是空的,有很多窟窿,風浪吞吐,發(fā)出款坎鏜嗒的聲音,與剛才噌吰的聲音互相應和,如同歌鐘演奏一樣。至此,蘇軾探求到了石鐘山得名的真正原因。
?、莨雄`履,是一個人有所作為、成就事業(yè)的必由之路。李冰父子如果不是沿峨江兩岸實地考察,弄清水情和地勢等情況,就不能帶領當?shù)厝嗣窠ǔ纱笮退こ?mdash;—都江堰。畢升如果不是長期從事印刷勞動,并反復試驗、摸索,就不能發(fā)明活字印刷術。司馬遷如果不是游歷祖國的名山大川,訪賢搜史,了解遺聞軼事,就寫不出《史記》。白居易如果不親自和百姓接觸,熟悉人民的生活,就寫不出《賣炭翁》等反映民間疾苦的詩篇。詹天佑如果不親臨工地現(xiàn)場,反復勘測,與筑路員工并肩奮戰(zhàn),就不能建成工程艱巨的京張鐵路……
?、拗腥A文明的創(chuàng)建,中華文明的高度發(fā)展,是與中國人民重視實踐、深入實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分不開的,先人們躬行踐履的好作風,今天我們應該很好地繼承和發(fā)揚。
?、邔嵺`是認識的源泉,人的認識是從實踐中獲得的。脫離了實踐的認識,是空洞的、無用的;再好的理論如果不與實踐相結合,也是毫無意義的。因此,背離了躬行踐履的道路,就談不上事業(yè)的成功。
⑧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僅從書本上學到的知識終究是淺薄的,要真正精通學問,必須親自去參加實踐。
1.“躬行踐履”中的“躬”與“躬耕于南陽”中的“躬”意思相同,都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行”與“行陣和睦”中的“行”意思不同,“躬行”中的“行”有“實行”、“做”的意思,而“行陣”中的“行”則是__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1)第②段要論述的主要觀點應是什么?
?。?)聯(lián)系全文來看,整個第②段的論述有無問題?試說明理由?
3.第③段中“被后世傳為佳話”有一點文言色彩,若用現(xiàn)代漢語通俗地說,這句話的意思是:__________。
4.第④段說“蘇軾探求到了石鐘山得名的真正原因”。試根據(jù)作者的敘述,簡要說明石鐘山得名的原因。
5.全文的論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在用例子證明觀點時有什么特點?又有什么不足?
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⑦、第⑧兩段讀來有些累贅,且語氣不順。試加以修改,使之成為簡潔、完整、語氣通暢的一段(不得超過100字)。
1、親自、軍隊。2、(1)“躬行踐履”是人們完善道德修養(yǎng)的重要方式。
(2)此段論述有問題,主要是它所論述的內(nèi)容與全文的論述無密切的關系,后面的所有例子都未證明實踐與道德修養(yǎng)的關系。 3、在后世流傳,并為后人所稱頌。
4、一塊中間空而有很多窟窿的石頭,經(jīng)風浪吞吐,發(fā)出的聲音與水聲相和,像歌鐘演奏一樣。
5、躬行踐履是認識事物的前提,也是精通學問、成就事業(yè)的必要途徑特點;有詳有略,大量列舉不足;只有中國古人之例,終有些偏頗。
6、(以下供參考,只要意思對即可)實踐是認識的源泉。陸游說:“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再好的理論,如果不與實踐相結合,就毫無意義;要真正精通學問,要保證事業(yè)成功,必須親自參加實踐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