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0-16 10:07 點擊:
根據(jù)以下材料,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寫成詩歌)。
人的心中總有一些堅硬的東西,也有一些柔軟的東西。如何對待它們,將關系到能否造就和諧的自我。
【材料解讀】
考生都比較容易找到材料中的關鍵詞——“堅硬”、“柔軟”、“和諧的自我”。這里,周老師要提醒同學們的是:在材料中還有一句不可忽視,造就和諧的自我并不是把心中原有的東西隨意組合就可以了,關鍵是“如何對待它們”。所以這一點是我們要拓展出去的,也是我們在設定立意時要重點思考的,能夠體現(xiàn)創(chuàng)新的部分。
首先,要揭示這個題目探討的實質(zhì):
大部分同學們都會從這個題目中想到人的性格對自我的塑造,這是材料本身向我們展示的內(nèi)容——“人的心中”。那么進一步思考,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造就和諧的自我,具體來說就是更好的處世或者塑造更好的人生觀世界觀。這種思考也是高考命題的最終準則。所以,其實堅硬和柔軟對應的也可以是一種處世的態(tài)度,或者是思考問題的維度和方式。
其次,我們要根據(jù)以上探討的實質(zhì),找到關鍵詞句的深意:
l 從性格的角度:硬——性格的堅強;軟——性格的柔韌。例如水,硬:水滴石穿;軟:上善若水。
l 從處世的角度:硬——堅持原則;軟——處事變通。
l 從思考方式的角度:硬——硬性的科學準則(理智);軟——文學、藝術、情感(感性)。
以上的材料分析方法,在我們之前的課程中,老師都有按步驟給同學們分析過,如果同學們在考場上能夠按這個思路來看材料,是不是覺得可以寫作的角度更加廣泛了呢?
【立意分析】
以上三種材料對應的就是該材料作文橫向上的三種立意,對于這三種立意,同學們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體現(xiàn)其中的關系,也就是在寫作時注意思辨。因為本則材料有明顯的觀點傾向,所以要辯證的取堅硬和柔軟的長處,不要偏指一方。另外,還可以從縱向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的探究,比如選取一個角度,從歷史談到現(xiàn)實,重點在于證明這一觀點的正確性和意義、價值。
【學生習作】
《老子》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這便是所謂人心的奇妙之處,有堅如磐石處,亦有溫柔如水時,二者周旋歸一,共享方寸之地,方有一個和諧的自我,卓然而立。
誠如畢淑敏所言,優(yōu)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固。人心,首先應該是一座堅固的堡壘。以道德準則為盾牌,以理想信念為防線的我們都是天賦使命的戰(zhàn)士,應有勇氣也有毅力捍衛(wèi)生命中那些真正神圣的東西,像英國文豪托爾金在《魔戒》中詮釋的那樣,“相信這世界并非不可救藥,而一定存在某種良善,值得我們奮戰(zhàn)到底”。沒有人能做到始終無畏不悔,那是只存在于神話之中的品質(zhì),而常人真正能做到的是,讓對“自己的勇氣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的擔憂戰(zhàn)勝被“人世間的陰雨灰色簾罩”蒙蔽的恐懼。守護堅實穩(wěn)固的初心,也即守護生命耿直不移的態(tài)度,這才能成全生命偉大力量的展現(xiàn)。
然而人心在某些方面應有的堅硬并不等同于一味的固執(zhí),冰冷剛硬到不可觸碰也便更不應成為人生的常態(tài),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讓心靈受到溫存與愛意的滋養(yǎng),由寸草不生的荒蕪變?yōu)樘幪幏被ǖ腻\繡。是啊,在這個正在被冷漠的鐵壁銅墻侵占的世界里,我們總以為百毒不侵刀槍不入的自我封閉就是堅強,可如果我們連呵護真誠、期許美好、擁抱愛情的能力都已失去,那么這種機械的行為構成的將不配被稱為“人生”,甚至算不上好好地“活過”。我們既然沒有理由封存扼殺美好,何不以最陽光的姿態(tài)享受心靈深處的柔軟?故而,人心中那些必不可少的柔軟的東西,與堅硬的組成部分一樣,都是構成精彩人生的要素;故而,唯有那些亦堅亦柔的心靈,方能塑造成和成諧的自我。
我想,真正洞察了這一道理的人,一定會懂得英國詩人西格里夫·薩松寫下的“我心有猛虎在細嗅薔薇”的溫存,因為堅強與溫柔是相互融合而非完全對立的存在;一定會明了歌手Hita在《天命風流》中唱出的“靈秀上眉頭,浩氣存胸口”的灑脫,因為心堅如石或豪情滿懷的人依然需要情感的滋養(yǎng);一定會欣賞詞作者荀夜羽表達的“擊鼓動遠雷,琵琶脆漣漪”的和諧,因為勇氣與溫柔的契合才是生命最本真的構形。所以,要想造就一個和諧的自我,要想活出一世動人的精彩,最重要的,便是讓這方寸之地,亦堅亦柔,亦剛亦讓。
心在方寸,所求為何?亦堅亦柔,成和成諧。如此,方能一路擷美好而行,方能一生盡光明磊落。
思源教育(原上海交大思源進修學院,簡稱思源教育)成立于1996年,自建校以來,秉承交大校訓,依托名校師資,提供專業(yè)的托班輔導、青少年英語輔導、小學輔導、初中輔導、高中輔導、高考高復、三校生高復、藝考生文化課等,學生遍及全市各區(qū),至今已幫助六萬多余名學子取得優(yōu)異成績,成功考入理想的各級院校!20余年來思源已成為“中考教學研究中心”、“中學個性化學習教育基地”、“快速學習法”實驗學校。
021-64680311 思源教育徐匯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南丹東路238號2層62932552/62932882 思源中高考學習中心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華山路1988號匯銀大廈北樓6樓619室32035781/62581699 徐匯三校生高復校區(qū)
(詳情請點擊) 徐匯區(qū)廣元西路12號(工商銀行隔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