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讀本:燒車御史+古鏡
日期:2024-09-11 13:58 點擊:
燒車御史
■清·吳敏樹①
當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②,權焰張。有寵奴常乘和車以出,人避之,莫敢詰。御史③謝薌泉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而笞④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車,汝敢答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燒其車。曰:“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天下之人皆傳稱“燒車御史”。
【字詞注解】
①[吳敏樹]1805-1873年;字本深,號南屏,湖南岳陽人。中國柈(pán)湖文派的創(chuàng)始人。詩文經(jīng)史造詣深厚,著述豐碩。②[和珅用事]和珅掌權。和珅,清朝大學士,乾隆年間實際行使宰相之權。③[御史]負責監(jiān)察諸侯、官吏的官職。④[答]鞭打。
【要點導引】
謝振定,號薌泉,湖南湘鄉(xiāng)人,乾隆年間進士。當時和珅任大學士,實際行使宰相之權,結黨營私權傾朝野。短文通過生動的描寫,表現(xiàn)了謝振定不畏權貴,敢于執(zhí)法,勇于擔當?shù)母呱衅犯?。后來他雖遭和珅報復,免官還鄉(xiāng),但他的燒車事跡卻久傳不衰,從中可以看出人心向背。
【讀讀練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莫敢
詰
(2)命
卒曳下奴而笞之
(3)先生
益大怒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
A.有寵奴常乘和車
以出 卷石底
以出(《小石潭記》)
B.御史謝薌泉巡城遇
之 至
之市(《鄭人買履》)
C.遂焚燒
其車
其真無馬邪(《馬說》)
D.命卒曳下奴
而笞之 雜然
而前陳者(《醉翁亭記》)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此車豈復堪宰相坐耶!
4.這段文字主要記敘了什么事?
5.從文中看,謝御史具有怎樣的品格?
古鏡①
■宋·沈括
世有透光鑒②,鑒背有銘文,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以鑒承日光,則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③其理,以謂鑄時薄處先冷,唯背文上差④厚,后冷而銅縮多。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
【字詞注解】
①節(jié)選自《夢溪筆談》。②[鑒]鏡子。③[原]推究。④[差]略微。
【要點導引】
我國古代銅鏡的發(fā)展歷史相當悠久,甘肅廣河齊家坪出土銅鏡說明我國古代青銅鏡的起源可追溯到距今約四千年以前。隋唐時代,銅鏡發(fā)展最為興盛,當時制有透光鏡,鏡背的字迎著太陽或燈光時,都可以明顯地映射于墻壁之上。中國古代不同時期鑄造的銅鏡具有不同時代的特征,它反映了各個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發(fā)展與興衰。
【讀讀練練】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
(1)鑒背有
銘文
(2)以鑒
承日光
(3)人有
原其理
(4)所以于光中
現(xiàn)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1)凡二十字,字極古,莫能讀。
(2)文雖在背,而鑒面隱然有跡,所以于光中現(xiàn)。
3.透光鏡能把背面花紋和文字清清楚楚透射在壁上的原因是什么?
4.作者沈括是 (朝) 家、 家。